科技快速進步的當下,互聯網、手機等技術產品高度發達,平臺出現的速度讓人應接不暇。在這種大環境下,個人信息的泄露顯得更容易,詐騙信息也從角落里探出了邪惡黑暗的觸手,撒網般向著四方八方蔓延,有許多消費者缺乏有效甄別信息的能力,落入狡猾騙子的圈套。因此在消費者權益日,我們倡導謹慎對待各類網絡信息,過濾垃圾信息和詐騙信息,做理智消費者!
下面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出現頻率較高的幾類詐騙!
1. 紅包返現
近些年來隨著各種社交平臺的興起,“10元返利100,多交多得!”“只需1元便可獲得188元紅包返現”這類信息層出不窮。無論在網上還是現實中,“紅包”的誘惑總是讓人難以抵擋的,這類詐騙方式一般簡單粗暴,是利用了有些人愛貪小便宜的心理編制的套路,但傳播率極其廣泛。這種詐騙活動的靈巧性在于他有可能會請一些托兒,讓你分不清是真是假,仿佛真的能拿到巨額返利,只要你一起念,就在慢慢走進騙子準備好的鍋里啦!
2. 賬戶異常變動
“您好,我是xx銀行的信用卡代表,我行顯示您的信用卡在境外消費188萬元,請問是本人消費的嗎?”這類短信在近年來也是經常出現,而且具有很大的混淆性。他們一般都會有一個煞有其事的仿佛是正規工作號一樣的短號,利用的是絕大部分用戶對銀行業務半生不熟的漏洞,而且一環扣一環,格式統一機械且正規,后續匯款都是一批一批小額的,但到非常后一般損失巨大。其實只要對銀行信用卡業務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就能很輕易破解這種騙術,活到老學到老,遇上這種詐騙短信干脆不理,如果還覺得不安心,可以撥打銀行正規電話進行確認。
3. 推銷式詐騙
這種詐騙的主要面向人群是老人家,騙子利用子女工作繁忙無法一直顧著老人的空子,大肆推銷某些保健品、收藏品、紀念幣等產品,方式一般都是噓寒問暖攀親帶故言辭里全是關切之意,誘騙老人高價買下價值極為低下的產品,甚至還會許諾藏品、紀念幣一類的東西有很大升值空間,之后還保證會有后續幫助拍賣,以給老人高額回報。對付此類詐騙非常好的方式就是平時要與老人經常溝通,為他們普及一些案例,或者經常聯系,及時發現不對狀況并報警。
4. 轉賣型詐騙
網上購物興盛下二手平臺也如火如荼,閑置的東西被掛在網站上任意流通。但首先出東西就具有一定的不定性,你并不能確定對方寄過來的東西是什么。其次有許多二手交易都跳過平臺直接轉賬,尤其是“粉絲”這個人群,數據顯示有許多人在演唱會門票、周邊等商品的轉賣中被騙,錢轉了就被拉黑了。對付這類詐騙非常好的方式就是走正規平臺渠道,這樣即使東西不合心意也可以通過平臺后臺服務辦理退款退貨。
以上是盤點出的四種比較常見且容易被套路的詐騙類型,對待詐騙,主要是要擦亮眼睛,沉著應對,要知道這世上沒有白吃的午餐,天上掉餡餅這種事首先還是砸了人。現在詐騙手段也隨著科技發展越來越高端了,實在讓人難以招架,但是只要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總能找出騙術的破綻。今天恰逢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希望大家能引以為戒,保護自己的財產和權益不受侵害!